欢迎访问宏正法律网!

手机浏览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看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食品健康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

2024-05-09 17:05:10 来源: 作者: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3—2030年)》明确,到203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下的种业创新体系、政策体系、产业体系健全完善,形成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全面建成。建设南繁硅谷,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必答题和必选项。

  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经典理论在我国新时代实践中的重要创新与发展,既能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又能催生全新产业、赋能传统产业。在实践中,生产力系统是复杂的由各种劳动要素组成的具有改造和利用自然、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功能的有机整体,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实现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深刻认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为我国实现种业振兴和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以及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了科学指引和遵循。

  当前,南繁硅谷建设向“新”而行的内生动力不断积聚,发展新质生产力既存在机遇也具备条件。20世纪50年代开始,老一代育种专家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地区可贵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南繁加代理论为基础开展南繁育种探索与实践。经过几代科研人员几十年默默耕耘,南繁已成为国家种业振兴主战场,目前7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都经过南繁加代、繁育。这决定了作为南繁基地“升级版”的南繁硅谷,在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利用基因组学、分子遗传学、合成生物学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强种业基础创新、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把南繁逐步建设成国家种子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制高点。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南繁硅谷建设一方面要立足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种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聚焦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应用,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品种,力争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南繁种业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保障国家重要农产品用种安全。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开放政策和地理优势,开展新品种保护机制创新,将南繁硅谷建成我国种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阵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种业合作交流新平台。

  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根本性革新与跨越性提升。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筛选挖掘、信息共享和创新利用,加快选育推广优良品种。要加强种业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突出短板,创新联合攻关机制,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更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支撑。

相关阅读

红星资本局5月9日消息,当天,两个新一线城市宣布全面取消限购。  先是上午杭州宣布在全市范围内购买住房,不再审核购房资格;取得合法产权住房的非杭州市户籍人员,可以申

2024-05-10

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业科研和种业振兴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为落实中央关于种业振兴重要部署,今年发布的《

2024-05-09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看,许多国家经历了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后,传统产业资源、能源成本快速增加,低成本竞争力逐渐衰弱

2024-05-09

5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微系统所)研究员欧欣团队与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Tobias Kippenberg团队合作,在钽酸锂异质集成晶圆及高性能光

2024-05-0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国内外思想文化的深刻变化,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历史主动、回应人民要求、防范风险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

2024-05-09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员查询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宏正法律咨询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3016660号-1 投稿邮箱:2416238474@qq.com

Copyright ©2010-2023 宏正法律咨询网 www.hzflz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