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宏正法律网!

手机浏览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看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追踪

更好培育文旅消费增长点

2025-09-01 11:54:49 来源: 作者: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文旅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新的消费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文旅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新的消费增长点和动力源,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当前,随着居民文旅消费需求结构不断升级变化,供给结构面临调整优化的任务,需要以有效供给支撑消费扩容。

  今年1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提出,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文旅消费升级的过程,是供给与需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迭代升级的互动过程,以有效供给匹配和创造新需求,意在解决过剩和短缺并存、大量需求外溢等突出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创新更好推动了文旅项目建设运营和良性发展,为繁荣文旅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

  不过,也要看到,文旅市场仍存在一些供需错配的困境,给促进消费带来一定的阻力。例如,地域特色优势要素资源挖潜不够,文旅业态产品显示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性,市场认可度高的共通性要素资源利用泛化,对不同年龄群体的细分消费需求回应不精准不到位,优质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匮乏,宣传形式千篇一律等。又如,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的耦合有待深化,文旅产品数字化停留在技术套用、浅层融合层面,缺乏持久活力。此外,在线文旅平台管理运营不够规范,一些入驻平台的经营者利用信息技术捆绑销售或节假日临时涨价等,损害了消费者权益。

  更好培育文旅消费新增长点,深入推进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可鼓励主要商圏、历史文化街区、旅游休闲街区、重点旅游景区和文体休闲场所适当延长营业时间,优化夜间公共交通组织和线路安排,推出主题鲜明的沉浸式夜游产品,开发一批夜间旅游消费打卡地,点亮一批夜间消费场景。

  还要发挥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积极作用,鼓励带动各地因地制宜建设集合文创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文化娱乐场所等多种业态的消费集聚地,引导传统百货店、体育场馆、老旧厂房转型,积极营造文旅消费氛围。

  鼓励发行旅游年卡并推出月票、季票、年票、联票等优惠套餐,发放惠民消费券。发行文化旅游消费联名银行卡,并给予特惠商户折扣、消费分期等用户权益,创新消费信贷抵质押模式和信贷产品。持续开展系列性全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活动,围绕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和暑期等旅游旺季,组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文旅消费促进活动。

相关阅读

  随着文旅热度持续攀升,各景区、车站等游客聚集地总能见到志愿者为游客提供专业周到的文旅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正多维度融入文旅全链条,志愿者们以专业的解说、暖心

2025-09-01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达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文旅消费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新的消费

2025-09-01

  2024年,我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贸易额约5124亿美元,同比增长2.7%;今年1至7月,我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394.6亿人次;前7个月,我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

2025-09-01

  能与人对话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前围满体验者;人脸识别设备犹如“AI医生”,通过眼部扫描即可完成远程问诊并生成健康评估报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大桥让

2025-09-01

  31日7时30分,随着发令枪响,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0名跑者在哈尔滨开启了一场穿梭于“冰城夏都”的马拉松之旅。这场体育赛事,不仅是选手们挑战自我的舞台,更

2025-09-01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员查询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宏正法律咨询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3016660号-1 投稿邮箱:2416238474@qq.com

Copyright ©2010-2023 宏正法律咨询网 www.hzflzx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