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宏正法律网!

手机浏览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看

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博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追踪

全面加快人工智能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

2025-08-28 15:55:36 来源: 作者: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孕育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随着我国在AI驱动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领域的快速布局与持续投入,AI驱动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孕育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随着我国在AI驱动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领域的快速布局与持续投入,AI驱动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已日益清晰。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加快科学发现进程,率先建立基于AI的新型科研和研发范式,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走在世界前列。展望“十五五”,AI for Science将成为我国科技体制变革和创新能力跃升的关键引擎,为实现整体科研和研发范式的智能化转型,以及2035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推动科研范式智能化转型

  首先,AI for Science的本质是通过人工智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加速原始创新步伐。例如,蛋白质结构预测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世纪难题”正是通过AI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次,AI for Science正在发展新的算法和工具以推动科研的根本性变革。新一代基于AI的科研工具不断涌现,极大提升了科学计算与模拟的效率和精度。而AI for Science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推动整体科研范式的智能化转型。这不是个别机构、团队的转型,而是整个科研体系、产业格局的重塑。它将推动科学研究从“作坊模式”转变为“平台模式”。

  然而,目前AI for Science所引发的这场革命,其广度与深度尚未被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因此,这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我国能够有效把握,集中力量、系统推进,有望在未来5年内率先实现“平台科研”的新范式,确保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的引领地位。

  架设智能科研“高速公路”

  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首先要依赖于坚实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正如高速公路之于现代经济社会,智能化科研基础设施是AI for Science发展的“底座”。近年来,我国已在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初步进展。例如,以玻尔空间站为代表的基础科研平台,集成了文献、数据、计算、实验等多种功能,能够高效支撑科学任务的全流程管理,正迅速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喜欢的工具。

  此外,以Innovator+SciMaster为代表的通用科研大模型和智能体研发也取得一定突破,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够掌握全学科知识,还具备自主创新和“干湿闭环”科研能力,在保持通用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了科学专业能力。

  打造典型场景与亮点项目

  AI for Science的推广应用需要在重点领域、典型场景中率先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工程”,带动整体科研体系的转型升级。

  在材料领域,推动材料基因组工程利用AI对材料结构、性能和工艺的复杂关系进行建模和预测,大幅缩短新材料的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化学领域,有机合成是重要分支。AI驱动的有机合成路径规划与反应预测,能够显著提高新分子、新药物的研发效率。智能化、高效率的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反应研究也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在生命科学领域,AI for Science在蛋白质结构预测、基因编辑、药物发现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基于AI的分子对接和药物筛选平台已成为新药研发的核心工具,有望推动个体化医疗、精准诊疗等新模式发展。尤其值得关注的是,AI为建立有广泛实际应用的虚拟细胞提供了可能。

  释放科学数据价值

  科学研究的焦点正逐渐从“拼模型”转向“拼数据”。过去10余年,科学界主要聚焦于模型创新,通过不断提升模型的复杂性和能力,解决了诸如维数灾难、对称性、训练稳定性、长程依赖等一系列难题。展望未来,数据的质量和多样性正成为AI for Science进一步突破的核心,如何用好存量数据、布局增量数据成为制胜的关键。其中,存量数据主要包括文献、专有语料、专业数据库等,为AI模型的预训练和知识获取提供了基础。与通用数据相比,科学数据呈现出更强的专业性,涉及复杂深层的学科知识和关联关系,对数据处理和标注提出了更高要求。

  增量数据是推动AI for Science持续突破的助推器。随着自动化实验平台、高通量计算和智能传感设备的普及,科学领域的增量数据产出能力大幅提升。其中,数据社区正在成为增量数据获取和共享的重要平台。通过如“科学导航”等门户的搭建,打造科研人员、数据资源和创新力量有效协同的枢纽,以社区化方式推动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精准标注和共建共治。

  重塑我国科技创新体系

  AI for Science不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重塑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历史性机遇。近年来,我国在AI for Science领域持续投入,无论在基础工具和设施、典型应用场景,还是在实验室智能化改造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前,AI驱动的科研范式变革为我国实现2035年世界科技强国目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亟需在已有基础上抢抓先机、统筹推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到一线科研人员协同创新,深入实施“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行动,推动整体科研和研发范式智能化转型,形成以AI为核心驱动力的科研创新生态。唯有把握机遇、持续突破,才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赢得全球竞争的主动权。

相关阅读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江河纵横,桥梁似虹,它们跨越天堑、连接四方,宛如点缀在锦绣山河间的璀璨明珠。  桥梁起源甚早,据考古推测,新石器时期的聚落遗址中可能已经有简单

2025-08-28

  人工智能(AI)与科学研究的深度融合,正在孕育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革命。随着我国在AI驱动科学研究(AI for Science)领域的快速布局与持续投入,AI驱动科学研究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

2025-08-28

  记者27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该部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深化卫星通信准入制度改革,促进卫星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8-28

  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以2022年为100)为136.0,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网络经济和创新驱动对总指数增长的贡献较大。  国家统计局统

2025-08-28

  本报讯 2025年9月是第十六个全国无线电管理宣传月,主题为“赋能产业发展守护无线安全”。为落实2025年全国无线电管理重点工作推进会部署,为无线电管理工作营

2025-08-28

热门文章

热点图文

阅读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宣传合作 | 人员查询

本网站部分内容均由编辑从互联网收集整理,如果您发现不合适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宏正法律咨询网 备案信息:京ICP备2023016660号-1 投稿邮箱:2416238474@qq.com

Copyright ©2010-2023 宏正法律咨询网 www.hzflzxw.com